要做AI不能的事!
ChatGPT问世之后,已经开始颠覆了人们对于基础工作需求与型式的样貌,未来ChatGPT可以做的事很多,可能再也不需要人类……...
背景
近期科技界最轰动的事是在2022年11月ChatGPT的推出。这个人工智慧聊天机器人程式的发表一鸣惊人,除了它的回应速度之快,更重要的是用字遣词及语意近乎真人,大多时已难辨真假。更令人吃惊的是,它应用的范围之广泛,不仅可以回答一般的疑难杂症,连程式语言的撰写都似乎难不倒它。甚至还有人把它拿来进行文学和艺术的创作。
所以,ChatGPT问世之后,已经开始颠覆了人们对于基础工作需求与型式的样貌,未来ChatGPT可以做的事很多,可能再也不需要人类……
主持人:CTIMES副总编辑 篮贯铭
与谈人:与谈人:CTIMES社长 Wills
[问题1] ChatGPT已经证明了AI是可以完全取代低阶的工作,甚至中高阶的工作也可能被取代。究竟我们会不会被AI取代?还有什么事是我们可以做的?下一代又要学习什么知识及技能?
答: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的一个人工智慧聊天机器人程式,该程式使用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并透过强化学习进行训练。ChatGPT目前仍以文字方式互动,而除了可以透过人类自然对话方式进行互动,还可以用于相对复杂的语言工作,包括自动文字生成、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在内的多种任务。
对此,AI专家李开復早已预言,他认为未来只要是重复性的工作都会被AI所取代。预计这个社会在15年以内有40%~50%的工作机会消失。他说道:「AI做不了的工作只有两种,一是创造力的工作,一是同理心的工作。」可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强大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也要重新定义。
或许AI沒有情意纠葛而显得威力惊人,但在需要创造力与包容力的地方,就会显得一无是处。简单来讲,AI只能推衍某种知识或学习,却不能创造与领受知识。所以人类当然不需要被AI机器人取代,也不应该被取代。相反地,应该利用AI来创造更大的幸福,解决更多的问题,必须要在观念上转变。
例如,既然重复性的工作不需要人们去从事,那人们就应该公平享受重复性工作的成果,也就是AI既做重复性工作也同时做智慧化的分享。届时,人们将从每周上班五天,缩减至每週只要上班一天,这样不是很好吗?观念改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问题2]ChatGPT的强大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AI的想像框架,ChatGPT可以用来做哪些创新的事?有沒有哪个领域会特別需要它?
答:想像一下还沒有网页搜寻引擎之前,人们要取得资料很费工夫,有了Google Search之后,三两下就能写出一篇长篇大论。但是又快又多的资料很方便,却会造就一大堆复制、贴上的假资讯、假创新充斥在社会里面。
其实ChatGPT与Google Search是类似的运算处理工具,各行各业都可以拿来应用。但由于ChatGPT是对话式的互动,会更亲切自然,根据语意找到最需要的和整理,也更符合当事者的需求。当只有少数人会应用ChatGPT,那么其他人当然会感受到ChatGPT的强大威力,甚至比老师所教的知识还要丰富正确。但如果每个人都在用ChatGPT,就变成平常的一件事了。
未来真正要防范的是掌握ChatGPT经营权的人,当人们依赖这样的工具时,如果经营者刻意误导资讯或带风向,那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就像现在的人要是沒有手机来查资讯或购物等,根本就无法生活。ChatGPT未来的发展会是Google的一大对手,相信Google很快会提供类似的工具,我们应该坐等看戏,然后做监督要求即可。
[问题3]AI技术持续发展,最终会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对于AI的使用和发展是不是要有法律层面的规范?或者成立相对应的组织?
答:科技发展迅速,法律制定跟不上是很大的困扰,而AI发展制定制度更困难,不如立下原则。关于AI机器人三大守则: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三、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我觉得三大原则就足够了,其他法律的制定,恐怕也很难跟得上。而微软CEO Satya Nadella曾经发表《The Partnership of the Future》,文中提出人工智慧研究人员必须遵守如何保障社会安全的六大原则和目标,其内容与科幻小说的三大守则差不多。
AI其实跨越不了「知识系统」范围,知识系统只是人类对事物做分別或创新出来的一套东西,换个角度、位置或工具来看同样的事物,就成为另外一套知识系统,AI只是在知识系统中整理、衍生及学习,所以新知识不是AI可以创造出来的东西。
而什么是科技进步的指标?判断的标准很简单,也就是这项科技是否能让每个人理智更开明、情感更丰富、意志更坚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啊!
观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