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期台湾多家工具机业者,包含公会在内,都纷纷示警指出,从现在起,到明年整年,工具机产业恐怕将面临一波市场的低迷。然而造成这次不景气的原因十分复杂,包含通货膨胀、战争、地缘政治,以及货币的波动,因此要回復正常的成长,也尚需一段时日。因此,产业先进除了建言政府要大力协助之外,也再度重申机械业与工具机业者要盡早展开转型的工作,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究竟转型要做什么?具体项目有哪些?又可以获取哪些益处与优势?本期的新闻十日谈,将一一进行拆解!


主持人:CTIMES副总编辑 篮贯铭


与谈人:资深採访编辑陈念舜、资深编辑王岫晨


[问题1]到底工具机业者遭遇哪些挑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困境?

答:陈念舜(简称陈):展望工具机产业直到明年的景气恐不容乐观,主要面临的挑战包含通货膨胀、俄乌战争、地缘政治及货币的波动等,可分为灰犀牛、黑天鹅两类现象:在「灰犀牛」部分,由于台湾工具机产业长年以来无法摆脱的匯率波动和关税难题,造成工具机产业在出口的竞争力受到限制。适逢2018年起肇因于地缘政治的「黑天鹅」来袭,不只有美中贸易、俄乌战火燎原;加上2019~2021年COVID-19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也造成台湾工具机产业产生大量出口的库存情况,而受匯率影响形成未来必须面临国际上竞争的压力,这方面需要政府协助业者度过难关。


王岫晨(简称王):台湾工具机产业面临两大瓶颈,一是工具机的零件多元且复杂,库存率偏高,约达50%,相较于日本只有23%,这对于台湾整体工具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有所影响,当然是需要优先改善的部分;二是产品可靠度,说到工具机不外乎精准度和品质,这其实反应在可连续工作的时间上,可靠度越高,连续可运作生产的时间越长,无须频繁停下机器维修;改善的方法是提高工具机的品质与可靠度。建议以邻国日本为借镜,想办法缩小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库存差距为改进的目标。


陈:至于出口市场受限的问题,由于国外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迟迟不到位,过去较仰赖中国市场,未来与美国洽签贸易协定,希望进一步开放市场;而毛利率低落,工研院提出附加价值率的概念,亦即销售利润必须和进口原物料达到平衡,工具机产业比较仰赖日本的控制器及钢铁、马达原料的限制,造成国际竞争力不如日本。


王:全球的原物料价格上涨,特別是金属部分,带给台湾工具机业者的成本压力大,造成国际竞争力的下降。


[问题2]转型已是老生常谈,具体究竟要做什么?又有哪些项目呢?又可以获取哪些优势?

答:陈:在未来转型之路,台湾工具机产业控制器部分受限于于欧、日系品牌,而工业4.0在CNC触控系统会受限,尤其是国产感测器方面,在于机器成本,当台湾业者的产品利润无法提升,是否能够将价值转嫁到价格上做反应形成压力,需要政府及法人来协助业者创造出更高的商业价值,甚至于创造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大幅提升工具机的获利,业者才会有意愿转型升级。未来工具机产业若想要继续转型升级的具体项目,如何结合使用者经验创新仍是关键。


王:工业转型的最大目标当然是要能够朝向工业4.0的愿景。但工业4.0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其中有复杂的技术,所以转型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部分进行。要迈向工业4.0的数位转型,工厂必须走向智慧制造,需从最基础的连网、稼动率、机台做起。沒有连网,设备的状态都无法收集,就无法优化提高稼动率,更无法瞭解产量与品质。通常在工业市场及工业环境,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由此部分转型应该会是比较容易进行也最快的方式。


陈:近两年公会推动希望工具机产业在进行一些动作、各种工法时,可以做一个开放化API的方式,透过SaaS微服务厂商将软体及工法整合创造更高的价值;另外在硬体部分,现今推动产业共同规范,希望把工业产业链从小螺丝钉到关键零组件都能做共通的规范,在一个共同规范下的硬体、零组件,再与开放的软体相结合,相对地降低进入大数据技术的门槛,一步步累积起来才能达到转型的目标。


[问题3]从两位的实际观察,目前我们的智慧机械实际的发展情况是如何?有哪些地方是欠缺的?

答:王:提到智慧机械,免不了会想到AI。很多现代化的工厂,都会希望透过大数据来提高稼动率,或者可以更快速预测到产缐故障及尽速反应,以减少产缐设备故障的时间,有更好的产出效能。透过AI做数据的收集和后端分析,再进一步优化整个产缐生产的效能,然而要加入AI,将工厂设备整个换成智慧生产及制造时,厂商就必须升级,而升级必须考量成本。面对导入高度自动化或AI设备,这些智慧机械的高成本,常常会让很多企业主打了退堂鼓。


而在导入这些设备后,又需要有专业人才进行数据分析管理,形成厂商的人力缺口。从成本、人才到人力,为目前工具机业者面临到是否投入转型过程时较大的问题。


陈:在早期的工业4.0时代,台湾高圣精密透过大数据的改良模型,将原本机器上安装的感测器数量缩减,相对降低硬体的成本,也同时增加大数据、软体分析的人才要求,这部分也是台湾工具机业者较缺乏的弱项。此外,推动ESG的目标是目前台湾工具机产业大厂正在推广的工作,也希望创造更高的商业模式,然后吸引到更多元化、跨领域的人才进入产业。


推动转型之际,必须注意到连结地方、国际和未来,包括将国产化资源和整机厂合作于场域验证,争取国外买主的认同,以及研发创新的技术,多方整合能够落实到智慧机械未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