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物联网互连应用 eSIM扮演关键推手
智能设备的通信和联网都是基本功能,随着万物相连时代来临,SIM卡无论是体积及灵活的营运商资费方案,都成为物联网产业链非常在乎的重点项目。...
物联网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新兴商业模式也正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SIM卡由于生命週期过短、操作环境要求苛刻、还必须绑定营运商等缺点,使得其越来越难满足物联网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应用需求。
物联网两大需求
根据台湾云端物联网协会指出,未来物联网应用对于SIM卡产生的需求,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领域,一个是M2M的联网,例如汽机车联网、智慧路灯、智慧大楼、智慧停车、智慧城市、智能抄表、定位追踪等应用;另一个则是与终端使用者息息相关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智能家居、健康监控等设备。
对于这些智能设备而言,通信和联网都是基本的功能,但随着万物相连的时代来临,SIM卡无论是体积及灵活的营运商资费方案,都成为物联网产业链非常在乎的重点项目。因此,eSIM的应用也成为驱动IoT技术发展的最佳推手。
eSIM核心价值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IoT相关垂直行业已经快速起飞,而SIM卡也被视为是GSM行动通讯的基础,并负担起终端网路身份识別的重要角色。在应用场域方面,IoT产业的需求朝向多元化发展,eSIM除了具备体积小、更灵活、更稳定、成本低、更安全等特性外,也预期可为整体物联网产业链带来更灵活的商业模式。目前IoT的蓬勃发展前所未见,为了确保各种IoT的应用在全球成功部署并保持竞争力,就必须透过eSIM来连结所有的解决方案和设计。下方列出eSIM的几项核心价值:
●体积小:eSIM可直接嵌入到行动设备上而无需卡槽,与传统的SIM卡相比可节省90%设备空间。
●更灵活:eSIM基于远程编程方式实现配置,因此用户可以灵活切换运营商,做到卡号分离「换号不换卡」,更无须插入运营商单独发行的SIM卡。
●更稳定:不受限于环境,可满足抗高温、抗震动、耐氧化的需求。
●成本低:根据电信营运商数据显示,每张eSIM可节约4元左右的成本。
●更安全:由于手机不再需要实体SIM卡, 因此今后骇客想办法破解手机已经变得沒有必要。此外,多数与eSIM对接的平台也都通过GSMA国际标准认证。
|
eSIM市场持续成长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全球eSIM市场规模,至2027年预计将会达到249亿6000万美元,并预计将以15.8%的年复合成长率扩大。最终用户终端应用的IoT设备预期被加速採用扩大市场成长,再加上eSIM技术,将可提供重要的IoT应用远距应用情境。而根据观察,IoT的应用将更需要安全性和维修用途的远端监控,这将使得eSIM的市场需求持续被带动。
此外,eSIM的尺寸比传统SIM卡的尺寸小得多。因此,当整合到设备中时,晶片组所消耗的空间将会更少。设备制造商可以从eSIM的技术中获益,因为制造商可以节省SIM卡的插槽空间,以及传统SIM卡及其插槽在其中所佔据设备的特定体积。因此,设备的紧密设计细节和eSIM的多运营商支持等因素,都预期将快速推动eSIM的市场成长。
崭新的连结方式
|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应用设备(如智慧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式设备等)的技术进步,也正在进一步加快eSIM的市场成长速度。此外,由于晶片组紧凑的设计尺寸,使得eSIM被看好非常有机会能在智慧手机中获得更高的普及率。透过eSIM,智慧手机中的SIM卡空间可以有效减少,使得设备制造商可以设计出更薄的智慧手机。在过去,Apple就已经推出了具有双重SIM卡功能的iPhone机种,这机种上具备一个Nano-SIM卡和一个eSIM卡。预期Apple未来还会将eSIM整合到其平板电脑和手錶等系列产品当中。
目前eSIM也被称为是嵌入式通用IC卡(eUICC),这是下一世代的SIM卡技术。它让传统SIM卡从有限的单一网路,进化成为可覆写且不受网路限制的智慧型模组,也就是可嵌入到物联网装置内,或写入到塑胶材质上的可移动式SIM卡。
结语
观察eSIM的崛起,从IoT网路的SIM卡一路脱胎换骨,摆脱以往被单一网路绑死而且功能有限的晶片模式,进化成为不受网路限制的可覆写式智慧模组,成为可嵌入于装置内或写入可移动的晶片卡中。eSIM严格说起来并不是一种规格,而是一项新标准,可以为制造商以及终端使用者提供增强的行动功能。
事实上,eSIM的一项关键优势,就是在装置开机时就能连结。在单一颗晶片中可存放多个不同设定档,IoT装置出厂时就可预载支援少量连网功能的设定档,这称为启动设定档(Bootstrap)。
eSIM关键优势
●可从远端将电信营运商的设定档,透过行动网路或Wi-Fi网路载入到多部装置上。
●无须拆下IoT装置的SIM卡就可切换设定档,且单一装置内可存放多个设定档。
●更有效率地连结任何装置,SIM卡规格具备的弹性可有效减少装置尺寸。
●行动装置进行漫游时,系统会自动在不同网路供应商之间进行切换。
●将设定档更新内容时,透过统一控制平台推送到装置,藉以更新物联网的佈署环境。
●装置设定流程更加简单,透过预先设定的连结可达到更良好的使用者体验。